意大利自由潛水專家恩貝托·皮里茲所說:“自由潛水是進入另一個世界,沒有重力,沒有顏色,沒有聲音,是一次進入靈魂的跳遠。” - 好響往喔!

昨晚, 看到一本書,有提到關於 Freediving (自由潛水) 這種高度危險的潛水運動. Freediving 是指不攜帶任何水下供氣設備,而只以單一呼吸和屏息進行的潛水活動. 我覺得非常有趣. 原來人體在需要時, 竟然可以變成像海豚一樣, 會產生“血液轉移”以保存維持生命的氧氣. 想想看, 為什麼胎兒可以在水環境中長大的呢? 為什麼寶寶在六個月大之前,還會有遇水閉氣的這個本能, 之後, 這本能才慢慢消失呢?

自由潛水者需要利用這個基本的生物效應,增進在水下滯留的時間,主要的效應如下:

1.心跳減緩(減緩程度甚至可以達到百分之五十)。
2. 透過血管的擴張與收縮,體內的血液將重新分配,富氧的血液將保留給更需要氧氣的器官,例如大腦。
3. 肺腔充血,由於潛到深處後肺臟會受到壓力的擠壓而變小,而胸腔內多餘的空間若無液體填補,將會造成胸腔坍縮,肋骨斷裂。血液在潛水時滲入胸腔多餘的空間支撐胸腔壁,透過液體的不可壓縮性抗衡外界水壓(所以自由潛水選手可以下到兩百公尺,而保有完整的胸腔)。
4.脾臟短時間內,釋放出儲存的紅血球進入血液裡,以提升人體血液攜帶氧氣的能力。

當人類潛水到10米深的位置時,肺部體積大約只剩下一半,通常在30米以內,人體的肺部體積會縮小到最小的狀態. 因此,下潛百米的人需要科學有序的訓練,否則血液容易從肺部和口腔擠出,危及生命.
此外,為了克服水壓壓破耳膜,運動員必須學會從肺部將氣體吸進嘴裡,而且要鎖住喉嚨,不嚥下空氣. 嘴裡的空氣對潛水員至關重要,潛水員要它來平衡耳壓. 如果耳壓不平衡,耳膜就會擠破. 
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2KGfBIdPD3M

images (48) 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紫色的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